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聚焦 >

数字浪潮下虚拟人产业前景可期

来源:中国城乡金融报 2023-07-10 15:36:55

■穆文涛

“十四五”规划纲要高度重视虚拟数字技术发展,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列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2022年,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该计划是国内出台的首个数字人产业专项支持政策,从构建数字人全链条技术体系、培育标杆应用项目、优化数字人产业生态等方面为支持数字人产业发展提供了指引。

从陀螺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全球虚拟数字人产业报告》可以得知,虚拟数字人是当前较为先进的技术和艺术的融合产品。在技术层面上,虚拟数字人是多种前沿科技的集大成者,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动作捕捉、图像渲染、AI等;在艺术层面上,数字人的设计和制作也需要较高的审美能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应用场景大大拓展

在本世纪初,虚拟数字人的相关技术就在《指环王》《霍比特人》等电影中大量使用。随着游戏、动漫科技的发展,制作过程中的一些建模、绑定、动捕面捕、渲染等技术日渐成熟,虚拟人形象越发逼真,“皮囊越来越好看”。

近几年,元宇宙概念火爆,大量的网红数字人随之出现,虚拟歌手洛天依、国风数字人天妤、时尚博主AYAYI、美妆达人柳夜熙等迅速出圈。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冬奥数字人在手语解说和节目直播等众多场合亮相,充满了科技感,多次引发舆论惊叹。2022年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头部互联网公司积极展示数字人相关技术应用,包括数字人教师、数字人客服、数字人主播等。相关大型赛事、会议的组织和展示,提升了公众对虚拟数字人的认知和普及,进一步推动了数字产业的发展。

2022年11月,ChatGPT一上线就迅速成为AI界的宠儿,短短5天内用户突破百万,成为历史上最快突破百万用户的应用,这得益于其强大的语义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ChatGPT 不仅能回答各种问题,还能写剧本、写小说、写文案、写说明书、写代码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它表现出了非常高的“情商”,能进行多轮对话,交互可以用“丝滑”来形容。算力的提升、AIGC相关模型等的发展赋能虚拟数字人行业,为虚拟数字人注入了“灵魂”,当前已有企业提供“数字人+GPT”相关服务。

根据当前行业应用与核心作用分类,虚拟数字人可分为身份型和服务型两类。身份型虚拟数字人主要应用于泛娱乐、社交等场景,如虚拟偶像、虚拟歌姬、虚拟品牌代言人、虚拟数字分身等。服务型虚拟数字人主要是提供功能性服务:一是替代人工服务的虚拟主播、虚拟教师、虚拟客服等;二是多模态AI助手,服务型虚拟数字人结合AI,即可作为企业形象IP,还可以提供数智化服务场景,随着交互能力的提升,可提供陪伴、关怀等服务,甚至打破场景壁垒,实现元宇宙“破壁”般万物融合。

随着AI生成算法和多模态的发展,虚拟数字人的应用场景将大大拓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虚拟数字人定位明确,产业链逐步完善,开发流程逐渐标准化;数字人外表更加精致、形象更加逼真、交互上更加智能、行为和思想上更接近真人;输出内容更加丰富:文字、图片、音视频,甚至情绪、思想和判断力等,能为用户带来更智能、更沉浸式的交互体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虚拟数字人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金融领域应用广泛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金融机构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如客户服务需求日益多样性和个性化等。在传统金融机构探索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节点,虚拟数字人的出现提供了新思路。虚拟数字人输出的是数字内容,展现形式可以是图片、音视频、直播等方式,内容载体可以是 APP、小程序、电子显示屏、VR眼镜、VR头盔、全息投影等,可以应用于多个场景,完成业务问答、业务运营、业务操作、客户引导等工作,如智能客服、智能理财经理、虚拟大堂经理、虚拟形象代言人等,能够帮助金融机构降本增效、提升服务质量。

截至目前,虚拟数字人在金融领域已有较多应用案例,浦发银行打造数字员工“小浦”,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百信银行发布虚拟数字员工AIYA艾雅,担任“AI虚拟品牌官”;平安银行推出虚拟偶像“平安小财娘”,用户可通过扫描银行卡卡面,进入虚拟空间与“平安小财娘”进行AR交互;工商银行2023年推出数字员工“工小征”和“工小程”,作为财富管理助手和生活服务管家。数字员工在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青睐,随着金融场景的不断探索和推广,虚拟数字人多元的互动方式和较高的辨识度能够为金融服务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为企业创造价值,为用户带来更智能、更温暖的服务。

虚拟数字人产业发展前景可期,但风险犹存,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算力、硬件等发展不及预期等。虚拟数字人产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技术创新、政策法规等多轮驱动护航。

相关阅读
大家还在看
热词